《陆贞传奇》第一集有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镜头:北齐寺庙的供桌上美港通证券,赫然摆着几个鲜艳的火龙果。这画面就像让秦始皇用iPhone打电话一样离谱——火龙果原产美洲,19世纪才漂洋过海到亚洲,南北朝人连做梦都梦不到这玩意儿。
火龙果的环球旅行记
这种浑身长鳞片的奇葩水果,老家在墨西哥到巴西一带的热带沙漠。16世纪西班牙人把它带到东南亚,但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中国人才在台湾地区首次种植成功。大陆规模化种植更是晚到20世纪90年代,如今广西街头五块钱两个的火龙果,放在南北朝能换一栋豪宅。
明朝万历年间倒是有位福建商人,从吕宋岛带回几株“仙人掌上结红果”的植物。可惜当时人们只当观赏盆栽,压根没想过能吃——毕竟看着像龙吐火,谁敢下嘴?《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霸王花”就是它亲戚,但李时珍要是知道后人把这玩意儿榨汁喝,估计得惊掉胡子。
南北朝人到底供什么水果?
展开剩余61%北齐寺庙的真实供果清单应该长这样:
柰(沙果):苹果的祖宗,酸得能让人面部扭曲
林檎:小如乒乓的野生苹果美港通证券,王羲之吃过都说涩
枣子:北方硬通货,曹操用它当军粮
葡萄:西域进口奢侈品,贵族炫富专用
《齐民要术》里记载的“安石榴”倒是红艳艳的,但剥开全是密密麻麻的籽,放供桌上怕是要被信徒投诉。最接近火龙果视觉效果的可能是朱柿,不过南北朝柿子品种“色赤如火,味甘如蜜”是夸张修辞,实际口感参考生啃木头。
剧组为何执着于穿越水果?
色彩暴力美学:火龙果红配绿的撞色效果,比干巴巴的枣子更适合镜头特写
认知代沟:90后美术指导可能以为火龙果和《西游记》里的人参果同属上古神果
偷懒式符号化:用现代水果省去观众理解成本,反正90%的人分不清各朝代作物
类似操作在古装剧里已成传统艺能:《芈月传》让战国人啃苹果,《大汉情缘》给西汉人塞辣椒,《神探包青天》里北宋老农热情推销玉米地瓜套餐。最绝的是《赵氏孤儿》,葛优用明朝才普及的面条养大孤儿,堪称饮食界《星际穿越》。
被水果暴露的历史观
火龙果穿越背后,是历史剧“背景板化”的通病:
建筑可以混搭唐宋飞檐和明清彩绘
服饰能缝合汉朝曲裾与唐朝披帛
台词能混杂文言文和网络流行语
这种“关公战秦琼”的创作逻辑,本质上是用现代认知覆盖历史细节。就像给兵马俑涂口红,观众看着热闹,却永远触不到真实的温度。
下次若在古装剧里看见榴莲、牛油果甚至蓝莓美港通证券,别惊讶——按照这个趋势,恐龙时代出现外卖小哥的日子也不远了。
发布于:河南省创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