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古袅袅金来源
编辑|谷子
设计|天宇
图片来源|由作者提供
梦的种子
去年8月,结束“一年一峰”乌孙古道攀登之旅后,梦岩就说要在天堂湖开辟一条全世界最长的运动攀结组线路,我知道这不是玩笑话,毕竟九年前,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在西安大峪茄子山开辟“蓝冰川”线路,并以520米的长度位列当时国内运动攀结组之首。然而过了十个月,在他旅居阳朔三个月磕下5.14线路“惊雷”后,我知道这哥们内心又有了新的想法,毕竟面对“攀登”这种自由且自我的运动,有人乐意去突破难度极限,有人则开心去探索不同疆界。
到了今年3月,有网友在我的视频号“自由之舞icerock”下发了张图片,那是一面峻美高耸的陡峭岩壁,从泛黄的灌木林中拔地而起直刺蓝天,而山脚下的水泥公路则表明了极佳的接近性,单从照片来看,这里就充满了各种攀爬可能,但想要把可能变成现实,则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详细的计划。当即,我便按照留言上网搜索,希望汇集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来支撑与完善脑中已然萌芽起意的大胆想法。
多吉扎森,是这面岩壁的名字,其位于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朱拉乡,离米林机场车程只有两个小时,官网数据显示,山脚海拔3500米,山体高约800米,宽约1000米,造型奇特,山势险要,峻峰突兀,在这个到处都是神话传说的信仰之地,它被奉为“恰纳多吉菩萨的化身”。有趣的是,林芝最有名的景点巴松措,其藏语意思为“三座岩石山下的碧湖”,而这三座岩石山分别是赞给扎岩、拉扎岩和多吉扎森,因为山形特征,各自又被当地人比喻为国王的宝座、紫色的佛珠和燃烧的火焰。
藏地大墙、雪域高原、绝佳接近,原本陌生的多吉扎森随着剥丝抽茧越聚越多的信息,充满诱惑的横呈眼前。不过单从网络上低像素的照片无法准确判断岩壁质量,适不适合开线?线路如何规划?人工和装备预算?具体的问题出现后,理性总会战胜感性那一面。四月初,正好有朋友去西藏,为了确保万一,请他们专程走了一趟,并用单反和无人机拍摄了大量岩壁的实地影像资料,然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开线团队合照合影
东风最终选择从岩馆旁的烧烤摊登陆,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小店里,曾经推杯换盏敲定并实施过不少攀登计划,岩与酒,就像一对不可或缺的搭档,承载与记录着我们生命中的执著坚守与热血青春。前期侦查的照片和现场航拍的视频,已经充分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这次的讨论就具体到了出发时间、人员构成、项目周期和装备安排,几瓶青岛白啤下肚,以攀岩梦工厂团队为主的开线小队建群成立,梦岩搁浅的大墙计划借由多吉扎森正式重启。
最终的出发时间敲定在了五月底,计划用十天左右开发线路并完成首攀,再往后,受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的林芝地区将进入传统且漫长的雨季,而岩馆的教练们也要开始忙碌暑期青少年攀岩培训;装备方面,始祖鸟品牌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最大维度的支持,单就提前快递到林芝的开线耗材,运费就超过三千块,这你受得了?总归,攀登既需要说干就干的热血激情,也需要精心谋划的蓄势待发,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之下,剩下的就是启程前的倒数期盼。
藏域大墙金来源
当梦岩率领的开线小队与多吉扎森繁茂的灌木植被鏖战四天后,我趁着端午假期,落地林芝。上一次来这,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那时的自己穿着两件套的冲锋衣,在巴松措湖边和南迦巴瓦脚下,与那些夕阳红之旅的大妈一样,凹着造型,披着围巾,拍照留念,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几年后,重归于此,看水还是水,看山已不是山,在自己坚守多年的攀登面前,热爱已经变成山上的线路和眼里的光,而这就是我们对这个奇妙世界始终保持好奇的最直接方式。
馆长小胖轮休,他开车过来接我,顺便到城区添置一些清理杂草枝杈的剪子锯条,这几天大量的工作除了运送几百斤物资上山,就是在灌木腐植中清理线路。车沿林拉高速到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后,转入通往朱拉湿地公园的小路,路旁自北向南贯穿而过的朱拉河,在大自然的调色板下,时而静谧靛蓝,时而灵动碧绿,作为尼洋河最大的支流,她滋养浸润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最终,又如血脉经络一样汇聚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
云遮雾绕下的多吉扎森,要比照片中更为庞硕高耸,这片连绵不决的岩石山脉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攀登可能,让我直呼“哇塞”(wo’cao),我们总喜欢用“优胜美地、巴塔哥尼亚”来类比国内同类型的岩壁与山峰,但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拥有着太多独一无二的攀登资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践行的人群、包容的社会认知,以及友善的政策环境。
从吐槽回归现实,当我站在多吉扎森脚下,仰头观望这面高耸入云的磅礴大墙,一种真切的生命感同顶峰的鹰鹫一起盘旋环绕。眼前是山峰的南壁,角度陡峭,植被附着较少,拥有连贯且完整的裂缝系统,是开线首选,不过临近公路,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梦岩他们退而转向了坡度较缓的东南壁,这里开出的线路更长,难度也更为适中,不过线路上大量的植被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麻烦之一。
从下车地到起攀点,大概需要步行半小时,梦岩沿途悬挂了红色的胶带条作为路标,防止初来乍到的我们迷失在这片全世界最北端的热带雨林中。临时搭建的营地则是一顶覆盖着遮雨油布的小帐篷,开线的装备和路餐饮水杂乱的堆放其中,每天从线路上下来,个人器材就会全部脱下留存于此,只带着一身疲惫轻装返回旅店,所以这里又更像是个工棚,默默见证着牛马们日复一日肉体劳顿却内心充盈的开线生活。
开线之路
阴云不消的天空中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岩壁上的青苔,还有沟槽中的腐土变得更加湿滑泥泞,我已经背着三十斤的挂片螺栓沿路绳SRT上升两百多米,肩膀和后腰明显感觉不适,加之海拔快速攀升到3750,高原反应叠加,瞬间就共情体会到开线小队前两天运输几百斤物资的酸爽与不易。为保证可攀性,第八段到顶后需要从一人宽的裂缝夹角中下降30米后横切到第九段的起攀点,为保障这条前程曲折的结组线可以安全下降,梦岩他们从这里开始单独打好了五段下降锚点,每段都是标准的30米,且有红色的自喷漆箭头提示,直降150米,再走20米缓坡,就可以回到帐篷营地。
路书中,线路的前八段被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转山之路”,共3段,难度分别为5.11B、5.10A和5.8;第二部分“噶色达瓦”,意为“皎洁清澈的月亮”,只有1段,难度5.11A;第三部分“次塔拿”,意为“大森林”,3段分别为5.10C、5.10A、5.10D;而第四部分“猕猴洞”,就是前文提到的裂缝下降路段,特别提醒的是,背包需要挂在脚下,以免卡在缝中。
阿龙在第13段
线路的第五部分由9-13这五段组成,难度分别为10D、11A、11C和两段11B,屋檐、夹角、侧拉缝、slab面、横切、摆荡,需要更为全面综合的攀爬能力与保护经验,所以梦岩在路书上特意给这部分标注了精华路段,并选择用“燃烧的火焰”来命名。而负责拖拽的我,则对第11段的横切和屋檐记忆犹新,除了需要利用体重优势把装满器材的装备桶用单向滑轮拽上来,还得在下降时从悬空的路绳上转移到屋檐下的横切路段,极其考验绳索技术的快速转换,以及一位中年男人的腰。
14-16段构成了线路的第六部分“穹鸟之地”,难度分别为10D、10B和5.9,这三段基本上是在堆满腐植的沟槽中上攀。前一日把装备桶拖拽并固定在第16段的保护站后,次日重归于此,我的核心工作就是清理线路上的腐土和植被,同时,考虑到整个线路较长,对大部分爱好者而言,一日速攀并下降的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计划在线路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可以bivy的临时营地,寻来找去,离14段起步不远的一处逼仄石穴就成了首选,这方由错落相倚的嶙峋巨石挤压而出的喇叭形石洞挡风避雨,平整扩宽后可以两人并卧,只是稍一翻身,肩背便容易硌上石壁。
“娘曲”是线路的第七部分, 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也是尼洋河的别称,这部分是由17-22段构成,其中第17段难度5.10B,位于一处沟槽中,遇雨便成了水渠,19-22段,难度分别为10D、11D、10A、10B和5.9。需要AID(器械攀登)通过的第19段海拔过了4150,也是我在林芝打杂时抵达的最高点,当整座山谷在眼前完全铺展,风变得清澈,天蓝得纯粹,云白得轻盈,远山含黛,静卧在冰川的银辉之下,雨后初晴,一道虹桥又忽得自谷底升起,将更多缤纷色彩揉进这幅天然画卷中,那一刻,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
古袅袅在开线
回到宾馆,已是晚上十点,高原的夜色随着雨季临近化成一匹浸透墨汁的绸缎,沉沉地覆在这座静谧的高原小镇,远处雪山的轮廓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微光,宾馆藏家餐厅里燃起了长明的酥油灯,昏黄且摇曳。赶在商铺打烊前买的两瓶青稞酒虽不足以消解浑身酸痛的疲惫,却能让紧绷的神经稍许松泛,而酒液滚过喉咙的灼热感,更像是对这具透支身体的某种犒慰。我们碰杯喝酒,分享各自经历,窗外的黑夜浓得化不开,而屋内的笑声却像一把刀子,硬生生在这片浓稠里剜出一块温暖的光亮。
多吉扎森王座
晨光刺破云海时,我已经坐上返程航班,提前结束了这次堪称奇妙的林芝开线之旅。舷窗外,阳光熔金般泼在刀劈斧削的峰脊褶皱间,凿刻出深邃冰冷的幽蓝沟壑,万米高空之下,藏东南的莽苍筋骨在稀薄空气中嶙峋毕露。我努力在那些无尽的山脉肌理搜寻,试图找到多吉扎森磅礴伟岸的身影。然而,长风过处,唯有流云的丝絮无声游弋,大地沉卧如玄铁磐石,这悬于云霄的追寻,终究只是一粒坠向莽原的微尘,还未及触地,就被永恒的谜渊无声吞没。
梦岩与小胖登顶合照
我走后的三天内,开线小队一鼓作气完成了线路第八部分“金珠玛米”的开辟,5段绳距,全程需要在树林中穿行攀升,岩石路段的难度在5.10左右,可以用扁带、辅绳在树干上做保护;而线路的最后部分命名为“多吉扎森王座”,需要攀爬一段暴露感极强的30米绳距后翻上海拔4400米的山脊,到顶是一处最多容纳三人的石头平台,这里的岩石随冰川消融后露出,所以岩质发软,梦岩他们特意多留了两个挂片已备万一,然后才敢肆无忌惮的举着我和赖程的塑封照片开心自拍。
在这孑然孤立的“王座”上,我们就像几粒挣脱了引力的微尘,尽情释放着血肉之躯所能容纳的全部热爱。 这一刻,自由不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灌满四肢百骸的山风,是胸腔里那颗挣脱了所有世俗枷锁、正与苍穹共振的心脏。 在时间与岩石的永恒尺度下,人类的攀登何其渺小,却又因这份燃烧的热爱,而拥有了刺破云霄的重量。
整条线路长度838米,共28段,最难处5.11D,梦岩和阿龙在线路开发完后,又用时两天拿下首攀,并命名:大黑天(玛哈嘎拉)之梦工厂牛马天团,这个热血且中二的名字,像极了执着坚守攀登的我们。而这条国内最长的运动攀线路则充分展现了藏东南多变的天气和多样的地貌,要想达到顶峰,攀岩只是其中一部分,剩下的还需要大胆的想象力和细腻的大心脏。
另一方面,承办多年全国攀岩分站赛的林芝,已经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攀岩人才储备与自然资源优势,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当地政府对攀岩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专业人才培养,从线路开发到赛事推广,这片拥有无尽攀登可能的藏域高原将孕育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优质线路,它们不仅会丰富中国攀岩版图,更会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华大地攀登资源的广袤与多源。
创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